智家核心 最懂你心
首页 家装 潮向 攻略 评测 晒物 爆料 新品 手机 科技 家居
科技向新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家核优居 2024-06-24 20:30:19 来源: 城市观察员

🤓"贷款买房工资流水"🕎【——溦:155-7599-7328——】🥟科技向新丨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事业发展,要在创新;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考察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给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等,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怀备至、寄予厚望。

  《时政微观察》与你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同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动人故事,感悟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与殷切嘱托。

  礼赞——

  “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2015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掌声热烈。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

  年近九旬的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坐着轮椅,由工作人员推上领奖台。习近平总书记微笑着躬下身,为其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这一幕,感动了现场内外。

△2015年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颁奖。

  这样礼待老一辈科学家的画面,还有很多——

  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合影。看到90多岁的黄旭华院士站在代表们中间,总书记拉着他的手,微笑着请他坐到自己身边。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颁发了奖章、证书,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到主席台就座。大会后,总书记又走向行动不便的顾诵芬院士,同他再次握手,亲切交流。

△2021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颁奖。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古诗,点赞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院士们要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当好后勤部长。要做好退休院士工作,保证他们的待遇和礼遇,鼓励他们继续发挥作用。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厚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

  信心——

  “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

  2016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备受瞩目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

  作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潘建伟也因年仅45岁的年龄优势,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岁获自然奖一等奖的纪录。这一年,在自然奖和发明奖的获奖者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岁,而进步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38岁。

  “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在地方考察中,他多次走进企业,同年轻研发人员面对面交流。

△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企业年轻研发人员亲切交流。

  “都很有朝气啊!”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江苏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研发车间、光电实验室,尖端仪器设备旁一张张年轻面孔让总书记十分欣慰。

  “是什么学校毕业的?”“工作几年了?”“学什么专业的?”总书记亲切询问。

  企业负责人介绍,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他们还以年轻人为主力成立了一个“珠峰事业部”,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你们在这里做的正是攀登高峰的工作,很有意义。年轻人可以施展你们的才华,好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道。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新核素团队科研人员在观察和记录设备状态。

  总书记多次表示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强调“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多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指引下,越来越多青年人才在科技创新的第一线茁壮成长。

  寄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当了总书记后,我第一个来科技组。”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时的开场白。亲切的话语中,饱含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殷殷期望。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汹涌而来,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命题。

  “着力造就大批胸怀使命感的尖端人才”“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国内考察到出席重要活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2020年5月12日,总书记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在生产车间,他拿起一片厚度仅0.02毫米的“手撕钢”,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说:“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总书记同围拢过来的职工代表亲切交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现如今,太钢生产的“手撕钢”厚度已达0.015毫米,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基础材料。

△“手撕钢”

  今年3月,全国两会结束不到一周,总书记赴湖南考察,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4月,在山城重庆,总书记走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厅,听闻研制的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国产化率99%,很是感慨:“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海上风电。曾几何时啊!”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重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

  “祝融”探火、“嫦娥”揽月、“北斗”组网、“奋斗者”号探海……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广大科技工作者奋力攻关、不懈前行。

△2024年6月,五星红旗在落在月背的嫦娥六号探测器上展开。

  科技创新大潮澎湃,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正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实践证明,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